欢迎访问安远党务公开网!

襄阳好风日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04日 16:25:01
分享到:

  最早,我是从母亲贴在床边土墙的旧报纸上认识襄阳的。“襄阳”二字,字体大而显眼。那时,我在襄阳下辖的保康县一所乡村小学就读,语文老师常常为我们讲述“马跃檀溪”“水淹七军”的故事,并说这些故事都发生在襄阳。从那时起,我就对襄阳充满了向往。

  直到1984年初夏,我到县上工作,才有了首次进襄阳城的机会。

  那天,我坐上开往襄阳的班车,一路全是土路,且山大弯多路窄,车子沿途走走停停,花了足足8个小时,天色向晚时才抵达市区。

  翌日办完公务,入古城,至东门桥,眼前豁然开朗,心里腾起无比的惊喜——宽阔的护城河,沧桑的古城墙,如同一幅巨型水墨画,赫然铺展在我的面前。我知道,这幅“画”声名远播,是襄阳古城的半个“家底”。东门桥就建在护城河上,桥东是一个很大的圆形花坛,有序分流着四方车辆。我看着一辆辆平稳驶过的小轿车,甚感新奇。突然,一声汽笛长鸣,一列火车“哐当哐当”驶过铁桥,吸引了我的目光。这是一列货车,足有一里路长。这还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火车!我难抑心头的喜悦,疾步奔向铁路桥,等待下一列火车到来。

  铁路桥上,视野辽阔,汉江穿城而过,水碧似镜。一江两岸,南襄(城)北樊(城),虽无高楼大厦,但城区之大,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放眼望去,岘山施黛,身护城郭,檀溪良田千顷,庞公沃野在侧。山美,水美,城美。一时,我心里好生羡慕那些乘公交车、骑自行车从桥上来来往往的人,他们生活在这样一座美丽的城市,多么幸福!

  1986年,单位推荐我参加全国成人高考,我幸运地被襄阳师专录取。读书之余,我分出一些精力,去感受襄阳的自然山水、人文地理,试着去了解襄阳灿烂的历史文化、重要的区位优势,以及兼容并包的地域特色、崇文善谋的精神气质,还有丰富的物产、宜居的环境……结果,我完全沉醉在了襄阳的魅力之中——谁说爱上一座城不需要理由?

  因爱而生梦想,因爱而去努力。1997年6月,我调至襄阳,实现了与其朝夕相处的梦想。

  踏着时代的鼓点,我与我的同事行走汉江南北,踏访生产一线,搜集发展建言。随着一个个决策的实施,眼见着襄阳的工业由汽车产业的“一枝独秀”到“多业并举”,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一步步做大做强;眼见着生产生活、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实现智能化覆盖;眼见着汉十、郑渝高铁开通……20多年间,这座承载着我前行足迹的城市,其全景式的美好变迁,时时令我感到难以置信。

  去年夏天,我告别工作生涯,有了充裕时间去体验生活在襄阳的美好。清晨,加入汉江绿道步行队伍,水清岸绿,风景如画。细细想来,襄阳竟然环卧着“一江八河”。曾几何时,河岸江畔,不少地方杂草丛生,垃圾成堆,滥采河砂时有发生,水体黑臭令人皱眉。这丰富的水资源不仅没有很好地润泽城市,反而给市民生活带来困扰。这些年来,市里持续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绿化、美化、亮化城市岸线,绘就了“城与河交相辉映,人与水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今年,全长近27公里的“襄江大道”全线通车。我选择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与妻子开车带上83岁的母亲,从我家新居出发,跨东津大桥,过鱼梁洲隧道,绕上高架桥。行车“半空”看襄阳,视觉更宽绰,感觉更舒爽。从两侧车窗望出去,林立的高楼看不到尽头。母亲说:“这才几年时间,襄阳咋就有了这么多又高又漂亮的建筑!”

  母亲的赞叹,让我想起初到襄阳工作时,城区仅有两栋高楼鹤立鸡群,大片的居民住宅与工业厂区错综交织,低矮零乱。而如今,众多工业企业迁入工业园区,专业市场进驻物流园区。一幢幢居民小区,一座座商业综合体,雨后春笋般在老城区拔地而起;一处处市民休闲广场,一个个街头公园,似是宽敞、雅致的城市客厅,招徕着熙熙攘攘的远亲近邻。

  母亲不常住襄阳,对人们惯称的“一二三四五”桥所指为何不甚明了。跑完襄江大道,我与妻子特意带她去“过桥瘾”。车子一会儿行驶于江北,一会儿行驶于江南,除了把一江碧水、岸线风景、古城新貌看了个够外,每过一座桥,我都为老人介绍桥的序号、名称、式样、建设年代。我告诉母亲,襄阳城区过去仅有一座公铁两用桥,渡江十分不便。而现在,屹立着包括高速公路桥、普铁桥、高铁桥在内的众多跨江大桥。它们与城区其他水系上难以计数的桥梁以及城市立交桥携手,把襄城、樊城、襄州、东津、鱼梁洲连通起来,襄阳的山、水、城、洲因之而畅达。

  在母亲的声声感慨中,我脑海里浮现出王维的那句名诗:“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千百年过去,襄阳风物自是与当年不同,但依旧是一番“好风日”,而且越来越好,越来越美,超乎古人所想,更让今人心潮澎湃!(郝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