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远党务公开网!

探访蒙藏学校旧址:共产主义在少数民族中的传播从这里开始

文章来源: 赣鄱统战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5日 16:15:25
分享到:

热闹的西单商圈,一座古老的四合院隐匿其中,这里是北京市西城区小石虎胡同33号,近期重新开馆的蒙藏学校旧址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近日,统战新语探访了这座城市中古老的新秀,带大家一起追忆100年前,一群少数民族青年热血沸腾的无悔青春!

重温历史:走进少数民族青年觉醒年代

走进蒙藏学校旧址,这座被商圈环绕的四合院古朴中透盎然生机。院落占地面积约1.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分东院、西院。西院设有中华一脉 同心筑梦——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主题展蒙藏学校旧址专题展。两个展览共陈列有450余张照片,近300件实物、文献和档案。据介绍,这座院落最早为明朝初年的常州会馆,清朝末年为毓公府。1913年,蒙藏事务局开办蒙藏学校。1916年,该校迁至此地办学。该校1923年起增设初中部,主要课程有国文、蒙文、数学、历史、地理、自然等。校友乌兰夫曾回忆,少数民族学生在此学习,课程设置与当时其他中学没有什么不同。

使这所学校变得特别的,是一群心怀家国的青年和他们的理想,走进西院中的蒙藏学校旧址专题展,参观者可以在此一探究竟。一块记录着蒙藏学校历史上的第一’”的展板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如此多的第一,何以诞生在这所学校?

这一切,可以从1919年说起……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蒙藏学校的青年学生荣耀先等作为校学生会代表参加了五四运动游行,并在《晨报》上以《蒙藏学界之愤激》为题刊登了学生罢课宣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吾蒙藏学生,亦国家之份子。蒙藏学校的爱国学生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而在此之前,荣耀先已经开始接受新思想,他常和同学们一起去北京大学聆听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演讲,还在蒙藏学校秘密传阅《新青年》等进步刊物,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他的爱国热忱。

1921年,荣耀先参加了李大钊等人发起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1923年,荣耀先经韩麟符、李渤海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培养少数民族革命力量,1923年秋,李大钊指示荣耀先回乡动员进步青年到蒙藏学校学习,此次共招收土默特旗30多名蒙古族青年。其中包括乌兰夫、多松年等。

这期间,蒙藏学校进步青年在五四运动、反对清丈土地、争取恢复官费等一系列革命斗争中的表现引起了中国共产党的极大关注。1923年,李大钊指出应当在北京蒙藏学校发展党与团组织,培养民族干部。乌兰夫曾在回忆录中写到:1923年冬,李大钊、邓中夏、刘伯庄、赵世炎、李渤海等同志,先后到蒙藏学校来,通过个别谈心、介绍进步书刊、吸收我们听讲座等方法,向我们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在乌兰夫回忆中,一天晚上学生们正在热烈讨论,邓中夏同志和一位留着乌黑的平头、浓眉浓发、戴着一副无边眼镜、身穿灰色粗布棉袍的先生走了进来。大家起立相迎,都觉得这个人面熟,可一时又想不出是谁。经邓中夏介绍,大家才知道这位就是李大钊。李大钊挨个倾听学生倾诉,并向他们指出:现在只有一个党是最革命的,只有她才能担负起打碎旧世界,建立人民大众的新政权,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这个党就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这次长谈,使他们这些在茫茫长夜中徘徊的青年,看到了希望之光。这以后,李大钊经常派人来到学校,给学生们介绍国内外形势,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解说员胡宇介绍,当时这批少数民族进步青年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在校内校外参加了很多党组织的早期活动。她指向展览馆的顶部说,礼堂的天花板就曾是这些学生藏匿革命文件的地方。

不仅如此,院中一棵高8米、近400年树龄的大枣树也是见证。在这棵树下,李大钊等革命先驱和蒙藏学校的学生们热烈交谈。1984 年,乌兰夫回到这座母校,曾触摸着院中的百年枣树说:共产主义在少数民族中的传播就是从这所学校开始的。

1984年,乌兰夫在枣树下深情追忆。

1924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蒙藏学校团支部成立,乌兰夫曾任书记。1924年下半年开始,多松年、李裕智、赵诚、奎璧、佛鼎、孟纯、乌兰夫、吉雅泰、高布泽博等陆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学校建立了党支部,多松年任书记。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中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为向内蒙古各族人民宣传革命,在中共北方区党组织和李大钊的指导下,多松年、乌兰夫、奎璧等人创办了内蒙古第一个革命刊物《蒙古农民》。学校的东北小院,正是进行《蒙古农民》的编辑、印刷的地方。1925年4月28日,第一期《蒙古农民》问世。刊名以蒙汉两种文字题写。

1925年,中共北方区党组织陆续选送蒙藏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兵分五路走上了新的革命征途,不少人英勇献身。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少数民族人士中有3名是曾在蒙藏学校就读的学生,分别是乌兰夫、特木尔巴根、奎璧。如今,一份份佐证蒙藏学校在中国革命历史上重要地位的红色记忆展示在旧址的展厅里,讲述着那段激荡历史。主题展中,还有一些文物非常值得记录。在醒目的位置,一面手工缝制的队旗被单独陈列在一个展柜里。旗子上绣着一颗五角星、下方是中国共产党党徽,80多年的岁月褪去了其原本的鲜艳,留下斑驳痕迹。这面队旗,讲述了一段革命情谊。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了10多个民族聚居区,中国共产党积极从各方面宣传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1935年5月,红军北上冕宁,当地彝族果基家的头领小叶丹和红军司令刘伯承歃血为盟。刘伯承代表红军授予小叶丹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队旗,成立中国彝民红军果基支队。在小叶丹的帮助下,红军队伍顺利通过百里彝区。1942年小叶丹遇袭身亡,他的妻子将旗帜缝进百褶裙夹层躲避反动派搜查。直到1950年3月,冕宁迎来和平解放,小叶丹的妻子和弟弟将这面旗帜交给了驻冕宁的解放军部队。

这面展示于蒙藏学校旧址的队旗已是国家一级文物。彝海结盟的故事于展览馆内生动呈现,成为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重视民族团结的一段佳话。

活化旧址: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脉络

蒙藏学校旧址的另一个新身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相较于旧址西院的静态展览,东院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区更突出体验感,分设有中华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史体验空间、中华服饰体验空间、中华家园体验空间、中华工艺美术体验空间、中华医药体验空间等专题内容。

据介绍,在体验区,观众可以换上各式服装身临其境感受少数民族文化。向不同民族的非遗传承人学习民族特色手工技艺。中华文学体验空间首期则以中华古典文学为题,展示各民族优秀文学作品。中华音乐体验空间LED数字屏幕组成的舞台上,民族音乐表演和音乐作品在此展演。解说员表示,这些体验区用全新方式,展示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和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人类文化遗产、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

作为党的早期北京革命活动历史与党的民族工作历史相结合的重要点位,蒙藏学校旧址的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突出。在此建设全国首个体验馆,有助于讲好革命历史故事、党的民族工作故事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故事。国家民委相关负责人在今年3月蒙藏学校旧址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开馆时如是说。

蒙藏学校旧址是一座承载党的早期光荣革命历史的重要红色遗存。北京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对统战新语表示,旧址整体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未来,北京还将持续打造建党、抗战、新中国成立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推动更多红色旧址焕发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