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远党务公开网!

白洋淀游记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4日 16:07:22
分享到:

  一

  我们是坐船进入白洋淀的。

  涟漪微起的水面上,漂荡着一叶渔舟。风挟着水汽,飒飒扑面而来,像是起了薄雾。雾蒙蒙,水蒙蒙。白洋淀如一幅长卷画,渐渐拉开。

  芦苇在天底下无边无际地生长着,浩渺无边。纵横交错的水道,就像树上的枝,枝上的杈,一生十,十生百,它们一同构成了辽阔、幽深而又曲折的苇荡世界。

  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前舱用板隔断,故人可以不被风吹。坐的地方稍低些,就可听见水在船底流过的细碎声音。一只黑色的鸟,身体比鸭狭长,矫捷地飞过来,已在咫尺之间了,又忒儿一声飞了去,翅膀从船的底部掠过。几只鸬鹚,静静地落在小船架起的木杆上,仿佛两排对称的黑纽扣。

  为我们撑船的老人,年轻时是白洋淀的捕鱼好手,如今已年近七十,精神矍铄,穿一套灰布衫,戴一顶水手帽,鹰钩鼻,眼睛特别明亮。

  欸乃一声,渔船驶入了白洋淀的芦苇深处。

  二

  我们坐的这艘小船,构造原始,像大海上漂着的一片竹叶,在天地间独往来,连接天涯。时间在此仿佛被阻隔,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带有某种永恒的意味。

  这也构成了白洋淀气质的一部分。在白洋淀,一个人和一丛芦苇,或者一个石块,没有什么差别。置身于无边的空旷,天地万物都因为渺小而变得平等。

  正是这种生命与宇宙的同构关系,产生了“天人合一”的生命精神,也培育了白洋淀人民的生存智慧,一种气韵生动、诗性的智慧。

  对于生活在白洋淀的人们来说,白洋淀不仅仅是一片宽广的水域,更是一个永恒的生活空间。在白洋淀,人们依水而居,各种鸟类以及水鸭、野鸡等动物随处可见。“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每种生命都是一个细节,细节又滋生细节,形成一种彼此共存相依的生物链的关系。

  天地养万物。百年变迁,白洋淀的人们仍在这方水土中,从容地过着祖上传下来的生活。这是白洋淀的迷人之处。它仍旧保持着天真淳朴,有一种深厚的积淀。它在岿然不动中,有一种活脱脱的生命力,让我们触摸到自然的体温和呼吸。

  三

  白洋淀的水域构造独特,既异于南方的内陆湖泊,又不同于北方的人工水库,它汇集了上游自太行山麓发源的9条河流之水,形成一片由3700多条沟渠、河道连接的淀泊,既相互分割又相互联结。143个淀泊中,白洋淀面积最大,因而总称白洋淀。

  作为华北最大的淡水湖和湿地系统,白洋淀古老而多变,经历几万年的地壳活动和河道变迁演变而成。这是在漫长的时间里,自然界缓慢、均衡地运行,才塑造出的自然之美。

  在白洋淀水域中,有鸟类200多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白鹤、丹顶鹤、东方白颧等10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灰鹤、大天鹅、鹰科、隼科等43种。晚上,成百上千的鸟儿在芦苇荡里起起落落,苇丛里热闹着鸟的鸣叫,有高歌,有私语,湿润的风儿像微波似的荡来,让湿地显得更加神秘。

  夏天,荷花亭亭,红白相间。冬天,蹲下身,能听到水波推送冰块的声音,透过忽宽忽窄的冰缝看水下,几乎透明的浅灰色小鱼慢悠悠游弋其间。

  四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说,我们正在拥有越来越多的房子,但我们正在失去越来越多的家园。行走在白洋淀的任何一个地方,它们都会让你知道,这里仍然是我们的家园。蓝天、碧水、芦苇和在烟波浩渺处轻轻摇过的渔舟,形成一幅自然的画卷。

  春季青芦吐翠,夏季红莲出水,秋季芦苇泛金,冬季泊似碧玉。正如一位诗人所说:“白洋淀的广阔空间,似乎就是为展示时间的流动——四季更迭,铺陈特有的颜色。”

  白洋淀的生活,像是自然的恩赐。在古老的年代,人们可以通过风在苇荡的喃喃低语,分辨出芦苇的种类。

  最特别的是白洋淀出雾的清晨。万物沉寂无声,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宁静。鸟儿刚从脚下飞起,立刻就消失在白茫茫的、凝然不动的雾霭之中。

  每个抵达白洋淀的人,都会感到这里似曾相识,像我们从小就熟悉的地方一样。水天一色,烟波浩渺,芦苇连接成片,雄浑、苍凉、壮阔的生命的诗意,写在这片大地上。在白洋淀,你能发现一种隐没已久的简朴的意味。这种简朴来自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对传统和历史的尊重和传承,还有日常生活的从容。

  许多人的乡愁是失落了村庄,而在白洋淀这块土地上,没有乡愁,这里有大片的芦苇、荷花淀,以及村民编织苇席的日常之美,让我们想到,人和芦苇一样,是根植于大地的。